黄河新闻网食品安全频道讯(记者 王宁)记者从山西省食药监局获悉,2018年第二季度,全省共完成并公布2762批次(其中食用农产品1084批次)样品监督抽检结果,检验项目不合格的样品43批次,合格样品2719批次,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8.44%。
抽检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四类:
一是超范围、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16批次,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37.21%。主要是餐饮食品中的部分粉条、油炸面制品,肉制品、饮料、酒类等铝的残留量、安赛蜜、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、着色剂、甜味剂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。
二是食品微生物超标不合格样品14批次,不合格样品批次数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32.56%。主要是部分桶装水、调味品、肉制品、蔬菜制品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、糕点、蜂产品等铜绿假单胞菌、大肠菌群、菌落总数、纳他霉素残留量、霉菌等项目超标。
三是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,第二季度共抽检食用农产品1084批次,其中不合格样品9批次,不合格样品批次数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20.93%。主要是蔬菜检出腐霉利、氧乐果、克百威、氟虫腈、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、毒死蜱等项目不合格。
四是品质指标不达标问题,第二季度共检出食品品质指标不达标4批次,不合格样品批次数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9.3%。主要是部分调味品、糕点、蜂产品及酒类等总酸、果糖和葡萄糖、蔗糖不达标、标签明示值等项目不符合要求。
据了解,针对监督抽检发现的问题,省食药局已将不合格食用农产品通报农业等相关部门,责成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措施依法查处,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、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,及时查找问题原因,消除隐患。 |